什么是匠人?何為工匠精神?如何傳承匠心?伴隨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如火如荼的發展,滿懷核電夢想,我在畢業后成為了 名核電設計人員。在工作和學習中,圍繞“工匠”的三個問題,我有了更深的 悟。

工匠精神,匠人為 。 近,我重新翻閱秦山核電站的設計圖紙,從 張張手繪的圖紙中看到了老 輩核電工作者的身影。當時,設計工作沒有 進的數字化工具,完全靠手工, 條條線、 個個標注,整潔而和諧,讓人深感震撼。雖是線條,卻透著核電匠人們伏案疾書的精細,用 原始的筆和尺設計出了中國核電的開山之作。設計時,他們不放過任何 個細節,始終貫徹“質量第 ,安全第 ”的方針,精益求精;試驗中,沒有卷揚機,就靠雙手將鋼束拉進拉出,用血肉之軀與300多公斤的阻力對抗;調試時,時間緊、任務重,工程設計人員便加班加點,不畏苦累連續奮戰……面對設備落后、資金匱乏、工程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,老 輩工程師們憑著扎實的知識及 股子鉆研和拼搏,造就了秦山核電站這 國之光榮。
沒有勇于擔當、 絲不茍的精神,就很難造就 代匠人,更談不上工匠精神。在瀏覽核電站建設現場的員工采訪記錄時,我看到這樣 個故事。2015年7月,臺風登陸浙江三門,廠房卻還沒有封頂。快速應對、及時反饋,現場人員立即“動”起來,從臺風等 到具體焊點,每 條、每 項都仔細分析、反復研判, 終得出現場應馬上組織起吊安裝的結論。從開會討論,到組織起吊、焊接固定等 系列施工安裝,僅用了三天,所有施工和設計人員不敢有絲毫松懈,趕在臺風來襲前,成功完成了封頂。高精尖的工作需要鉆研肯干,面對突發情況時,更需要不畏困苦,惟有智慧和拼搏才能守護心中的責任,何嘗不是工匠精神的樸素表達。
匠心,要堅守初心、執著專注,這離不開沉淀,尤其是青年人的傳承。工作以來,每當我在設計文件上簽下姓名,都能感到 種莊嚴的儀式感。核電安全意義重大,作為核電設計人員,每 份設計都與國 財產和人民安全緊密聯系,任何 個細小的錯誤都可能在現實中造成不可預計的后果,容不得半點僥幸。回頭看,老 輩設計師身上那種高標準、嚴要求、肯鉆研、能吃苦的勁頭,不只是技術上的,也是精神上的,年輕 代應該接過來、傳下去。就像我在工作中,每 個技術問題都與同事反復研討,不斷修改并核實細微之處,確保設計安全、應用有效。身體力行地守護好初心是每 代核電人的使命,對設計負責、對產品負責,才能真正打造出屬于中國核電的精品。
安然于無聞,執著于真知。工匠精神,既是 種堅守本心、求精求新的態度,又是 個人的沉潛和整個社會的沉淀。面對浮躁之氣,能摒棄喧囂,常懷赤子之心,是當今青年應有的品性,也只有靜下來才能坐得住、做得好。為每份設計賦予情感,為創造而快樂、為專注而感動,未來某 天,當我們面對“中國智造”時就可以自豪地說:“瞧,那是我設計的!”
(作者為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設計員 趙 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