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迎來深化之年。站在重要的歷史關口,大到 方經濟,小至企業個體,無不需要 個睿智而明確的戰略導向,來指明路徑、引導發展。而急遽轉型的時代也是大浪淘沙的時代, 方經濟、 個企業想要在風云變幻的形勢下“站穩腳跟”,發展方式的轉變、路徑的探索、動力的轉換就不能停止。

近年來,受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,我國能源結構面臨著深刻變革,這 形勢也驅使眾多能源企業踏上了突破窠臼、創新轉型的發展道路。在我省徐州市,有 大型民營企業集團,憑借創新的技術和過人的膽識,在焦化行業砥礪前行,走在了行業前端。她就是江蘇天裕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天裕集團”)。
天裕集團是集焦炭、煤化工、電力、熱力等產業為 體,實現能源充分循環使用的清潔型現代化民營企業。近年來,按照國 產業政策要求,在相關部門的支持引導下,遵循創新、綠色、持續的發展理念,精心調整產業布局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,不斷進行技術改造,配套 進的環保設施,在拉長產業鏈條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,由傳統的煤化工企業逐步成為 個健康、綠色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綠色環保企業集團。
天裕集團旗下擁有徐州華裕煤氣有限公司、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、徐州強盛城市煤氣有限公司、徐州東方熱電有限公司、徐州天裕燃氣發電公司、徐州天旭化工有限公司等多 全資或控股子公司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,積 順應時代變革,緊緊抓住歷史機遇,創新力強,發展成果燦然, 后榮獲“江蘇省百億規模企業”“江蘇省管理創新 企業”“江蘇省節能環保 企業”等榮譽稱號,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68位。
創新因子,賦予企業強健生命力
物不因不生,不革不成。當前, 個企業只有確保讓創新成為發展的第 動力,使創新的基因植入肌理,才能劈開荊棘,走向長遠。天裕集團深諳此理,在行業大勢面前,既俯瞰全局,又置身其中,以創新凝聚實力,走出了 條 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“近年來,面對行業發展低迷的形勢,天裕能夠實現穩健發展,創新是我們的‘殺手锏’。”天裕集團董事長滕道春說,“時代在發展,倘若企業不發展,就肯定會被甩到后面。 個企業,不能只看過去的成績,要多看以后的事情,把目標放長遠。”
對于劍指未來的天裕集團而言,創新已經不是 個詞語,而是 種前瞻性和行動力的統 ,是 種由事業心推動的主動變革。不過,創新并非盲目的逐新,而是科學睿智地融新;創新也從來不會憑空產生,它不僅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,更需要 步 個腳印、 步 個臺階去探索和創造。
作為獨立焦炭生產企業, 直以來,天裕集團始終堅持“技術創新、引 產業升 ”的思路,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及新產品研發,加快轉型升 ,增加企業發展的源動力。企業堅持走“煤—焦—化”產業鏈的發展思路,現有四 焦化廠,在高效率高速度完成各個項目建設的同時,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,不斷改進和完善生產工藝,全部配套建設了自動配煤系統、煉焦系統、篩焦系統以及煤氣凈化系統,還投入上千萬元建設除塵地面站,在焦爐裝煤、推焦過程中控制煙塵的無組織排放;配套建設污水處理系統,實現工業廢水的零排放;建設煤氣凈化等輔助設施,回收焦爐煤氣中的粗苯、焦油,將富余的焦爐煤氣轉化生產甲醇,用于發電……種種手段,都旨在用創新消化污染因素,達到工業“三廢”循環利用,節能減排,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。
目前,天裕集團已形成了年產焦炭400萬噸、煤焦油18萬噸、粗苯5萬噸、甲醇15萬噸、發電20億度、供熱130萬噸的生產能力,形成煤、焦、化、電、熱完整的產業鏈。
加強產學研聯合創新,也是天裕集團保持創新活力的重要舉措之 。為促進企業科技進步,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,天裕集團積 與國內外煤化工技術權威的高校進行產學研聯合。2015年,企業與廈門大學成立了“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 工程實驗室——徐州環宇焦化有限公司(現變更為江蘇天裕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)研發中心”和院士工作站,包括煤質分析中心、煤炭渣分析中心及化學分析中心,雙方聯合申請過國 和省 各 科技縱向項目,完成各類研發項目的立項工作。目前,實驗室已在醇醚酯能源化工新 代重要催化劑及 進綠色催化工藝等 域取得了 批具有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突出創新研發成果。
“與廈門大學這樣的國內重點高校合作,聯合開展研究,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、人才保障和咨詢服務,使企業對行業前沿科技和發展方向保持敏感性,確保走得穩、走得準、走在前。”天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。
“與天裕集團合作的主要目的,是為了推進整個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,促進這個行業進步。天裕集團是個大型民營企業,在創新發展方面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基礎,所以這就為我們兩 校企合作創造了優良的條件。”廈門大學相關人士稱。
天裕集團特別注重對外 進科學技術的學習與交流,在創新發展方面擁有著寬闊的“ 視野”。據了解,多年來,該企業積 向 流煤化工企業學習。日本JFE公司是 500強之 的鋼鐵聯合企業,煤化工技術 流,有著 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,企業高層便定期帶隊赴日本JFE公司開展考察交流活動,學習 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,并邀請日本碳素材料國際株式會社專 來企業進行技術指導,在配煤、焦爐等諸多 域進行深入交流。
團隊,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軟實力。天裕集團堅持“科技創新推動規模化發展”的經營策略,通過內部培養、外部合作的模式,逐步建立了 的科技研發團隊。此外,該企業還 后聘請日本JFE化工株式會社的專 做產品研發顧問,與日本九州大學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術合作,不斷擴大團隊的發展視野,提升知識儲備。
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工作,為創新加上法律“保護墻”,天裕集團也走在了行業前列。該企業堅持在科研、生產過程中,不斷總結經驗,對其中的各項技術創新及時申請專利,不斷豐富企業的知識產權,使企業走上技術創新良性循環之路。目前,下屬的徐州強盛城市煤氣有限公司已經獲得了除塵車雙層冷卻器、羅茲風機外置潤滑系統、裝煤車后擋板集煙裝置、熄焦車耐熱低襯板、擋焦車取門煙氣收集裝置、攔焦車導焦耐熱地襯板六項專利,企業的年度專利申報數量也在逐年遞增。
循環模式, 引 產業走向開闊境地
發展模式是 個企業發展的屬性載體,也是其能否應對市場風云、行業變化的決定性因素。天裕集團能夠在宏觀經濟形勢持續下行的壓力下保持發展勁頭,與其獨特的循環經濟模式息息相關。
近年來,在我國焦化企業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,天裕集團的循環經濟模式,引發了業界專 的強烈反響。據了解,該企業多年來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,通過建設焦爐煤氣制甲醇、焦爐煤氣發電、干熄焦余熱發電、產品深加工等項目,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能源的循環利用。如此 來,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費,又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。特別是該企業采用美國GE公司和美國SOLAR(索拉)公司設備和技術建設的焦爐煤氣發電項目,通過裝備引進(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)、技術創新,在當前宏觀經濟低迷的情況下,不僅沒有給企業增加負擔,反而使得企業實現了產值產能 大化、綜合效益 大化,有力支持了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。
有關行業專 在觀摩了天裕集團的發展模式之后表示,天裕集團的產業布局非常合理,現有的業務都可以向高端展開,比如從煤氣制造高純度99.999%氫,就是 項比較 的技術。
把 種煤炭資源,變成多種產品,或者變成高附加值的產品,甚至變成國內未來的新原料、新材料等,也是天裕努力在做的事情。天裕集團董事長滕道春指出,提高傳統產品的科技含量,使傳統走向高端,產生質變,是循環發展模式的 種有效做法。
“當全國焦化行業有這么多廠虧損的時候,天裕集團能夠盈利,能夠發展得這么好,這背后的原因,就是由科技創新所支撐的循環經濟模式。”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稱,“此外,循環經濟模式使得該企業在提升環保水平方面,有著 天的優勢。由于它使用了循環經濟這樣 種生產模式,它的節能和減排都在自己的內部消化了。”
善弈者,謀其勢不謀其子。不斷開發新的技術,創 新的行業發展趨勢,也是天裕集團循環經濟模式的重要 面。據了解,當前,天裕集團在清潔能源發電、化工的高端發展方面,又有著 系列“大動作”。清潔能源發電綜合項目已經開始實施,并逐漸投產。此外,企業還在著力研究汽化焦生產及焦粒造汽工藝技術。未來,這些項目將成為企業 行業發展的重要標志,并為企業注入新的增長活力。
產品的前沿研發、循環消化是 方面,穩定的組織架構、企業伙伴關系以及上下游產業鏈條,也是天裕集團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。多年來,天裕集團憑借高品質的產品,特定合理的物流布局及優質合作服務,與華東地區多個鋼鐵集團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體系。除此之外,天裕集團通過股權關系,與南方多 鋼鐵 (大型)企業結成了協作經營的戰略同盟關系,進 步穩定了上下游的合作,保證了煤炭資源供應和焦炭銷售渠道的暢通與穩定。
馳騁未來, 鑄造百年卓越品牌
砥礪十余年,天裕集團已走向成熟,在制度建設、風險管控、人才培養及產品創新等各方面頗有心得和建樹。這些歷經歲月淘滌和檢驗的經驗,將成為未來市場搏殺的基礎優勢,為其長遠穩健發展提供無盡動力。
“天者,大也;裕者,富也。天裕是 種精神,也是 種氣魄。憑借激情與夢想、責任與忠誠,天裕集團將奏響潔凈、綠色、高效的新能源時代強音。”滕道春說。
除了“外向”的科學發展和創新引 ,天裕集團在內部系統建設和完善方面,也表現得十分突出。
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的快速發展,為了使企業盡早達到現代化、專業化、國際化,能在第 時間掌握新技術、新工藝及其發展的新趨勢,天裕集團不斷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,為技術研發人員提供第 手資料。企業建立了ERP管理系統、OA辦公系統、動態監控系統,成立了信息部,負責整個集團信息化建設、維護和運行。目前,企業下屬的主要生產單位從廠區外圍基礎網絡工程到重要監控單元,從現場整體到主要生產車間均以整體實現數控 體化,從自動進料系統到稱重系統, 后到自動化控制參數監控系統,完全解放了工人的雙手。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和傳統生產制造行業相結合,高清攝影系統實現了數據的雙向瞬時傳輸, 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。
通過加強管理創新,企業的運作效率不斷提升。天裕集團通過實行“目錄制”管理、建立企業流程管理制度、高效的技術及管理人才引進、加強物流體系建設、強化內部管理,多渠道降低企業成本,使得管理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。特別體現在生產現場更加整潔高效,標準化水平及業務運行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,使天裕集團更好地應對經濟危機和市場競爭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快速發展規模。
發展并非坦途,對于天裕集團而言,也面臨著 些經營困局。“有困難并不可怕,解決了困難就能贏得新空間。我們的方法是,把握市場脈搏,走創新與穩健發展的道路,用切實行動解決相關困局, 不坐以待斃。”滕道春說,未來,企業將圍繞重點項目的實施和關鍵項目的攻關,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,以市場為導向,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,提升實施計劃和知識產權管理能力,優化企業科技資源配置,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發展后勁,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,為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。
據了解,圍繞延伸產業鏈,天裕集團將以焦末、焦粒汽化、熱電循環聯產、LNG制造、自備電廠建設、焦油深加工、苯加氫等項目為中心,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,上述項目預計總投資25.66億元,項目達產后每年新增銷售收入25.61億元,新增利潤6.54億元,新增稅收2.6億元。
借力國際資本市場,為發展注入更多動力,也是天裕集團發展規劃中的 個重點工作。該企業從2014年就開始了在香港上市的培養工作,目前已經獲得香港聯交所受理,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。“上市之后,天裕集團將為社會積 提供清潔能源,以充分和安全的能源保障,獨立創建 科技研發中試體系,重點對活性炭碳纖維、高純度氫等高中能源產品進行研發,完善并促進清潔能源的轉型升 。”滕道春說。
浩渺行無 ,揚帆但信風。秉持“團結、創新、包容、發展”文化理念,致力于為社會提供綠色能源,朝著“鑄造百年卓越天裕,創國際 流品牌”目標矢志前行的天裕集團,正邁著鏗鏘的步伐朝著未來進發。